令人惊奇的凌家滩遗址第14次发掘的玉石器
2024-02-02
安徽玉石文化网

132
凌家滩遗址自1985年发现,先后共开展了14次发掘,总发掘面积约7000平方米,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玉石器等珍贵文物1200多件,玉龟、玉版、玉人、玉勺等100多件文物现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
先祖的创造在每一次发掘的玉石器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2022年凌家滩祭祀坑共出土器物260余件,其中石器140余件、玉器70余件、陶器40余件。
这次的发掘成果为我们带来几个之最,即“大、先、奇”。
1、大
凌家滩遗址此次出土石钺,为石礼仪、殡葬用器。大部分被火烧碎裂,这是古制丧葬祭祀的一种形式,延续到今天如现代人丧葬中的“烧铺”寓意将故人的用品随着火焰升空带入另一个世界。《史记》"汤自把钺以伐昆吾",《广雅》钺,斧也。《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左传·昭十五年》戚钺秬鬯。《疏》钺大而斧小。《太公·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钺。
此次出土石钺拼合后完整石钺60余件,器表灰白土黄相间斑驳颜色,器体多已钙化呈白色,有的石钺也被烧变形。这些石钺多为宽扁形,大孔,三边刃。其中一件长38.3厘米,上宽24.3、下宽28.5厘米,器身明显能看到火烧痕,单孔椭圆制式,为凌家滩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石钺。


其中一件宽体素面玉璜,两端各有三个对穿系孔,璜身均称打孔7处,一端为平头,一端为尖状头,外径达23.6厘米,为凌家滩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玉璜。

这两件最大的石钺和玉璜是凌家滩遗址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玉石礼器,从中我们可以管窥出凌家滩玉石加工能力已经具备制作大型器物的水准,从2007年发掘的玉猪已证明了这点,值至今天大型礼器的出现也是理所当然了。同时也代表着祭祀的等级规格之高,更能说明凌家滩文明的成熟和盛极,可谓大国之气,从唐到今盛世一个“大”字便可说明。




椭圆形佩戴或镶嵌件阴刻璋形状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那可能是凌家滩先民对玉璋绘制早期的设计图纸。

安徽省玉石文化研究会 杨道武
2022年12月7日初稿
2024年2月1日完稿
文章精选
MORE>>-
令人惊奇的凌家滩遗址第14次发掘的玉石器
凌家滩遗址自1985年发现,先后共开展了14次发掘,总发掘面积约7000平方米,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玉石器等珍贵文物1200多件,玉龟、玉版、玉人、玉勺等100多件文物现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年会在京举办
为推动中国雕刻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雕刻艺术传承与创新,打造高水平雕刻艺术交流平台,1月17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雕刻艺术专委会年会在北京举办。
-
那些为人不知的别致玉器
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实体载体表现的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古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一个重要高级别的板块。玉器的产生也是一个野荒蛮夷时代结束的象征,玉文化的出现也是社会科学生产力发生质变的一个里程碑,一个人类意识形态提升的标志性见证。
-
海外寻玉----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中国古玉
早在100多年前中国古玉文化就被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大量的中国艺术珍品通过不同渠道流失海外,让今天的我们不禁有了感慨、唏嘘、惆怅、愤怒、无奈等等无以言表的百感心情,太多的心情想要表达又不愿提及。古老的文明在那个腐朽没落的年代却把高度发达的西方深深的折服,不能完全用强盗的观点思维逻辑来看待,现在的我们反而更能深刻的理解,这一切源于一个对文化的尊重。
-
江津:打造重庆珠宝玉石产业集聚区 创建“中国硒玉之城”
8月18日,江津区创建“中国硒玉之城”动员大会召开。此次启动创建的“中国硒玉之城”项目是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负责培育的重点产业集群。大会上,江津区签署3个合作协议,积极打造重庆珠宝玉石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