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令人惊奇的凌家滩遗址第14次发掘的玉石器

 2024-02-02

       安徽玉石文化网

 132

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先后共开展了14次发掘,总发掘面积约7000平方米,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玉石器等珍贵文物1200多件,玉龟、玉版、玉人、玉勺等100多件文物现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

先祖的创造在每一次发掘的玉石器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2022年凌家滩祭祀坑共出土器物260余件,其中石器140余件、玉器70余件、陶器40余件。

这次的发掘成果为我们带来几个之最,即“大、先、奇”。


1、大


凌家滩遗址此次出土石钺,为石礼仪、殡葬用大部分被火烧碎裂,这是古制丧葬祭祀的一种形式,延续到今天如现代人丧葬中的“烧铺”寓意将故人的用品随着火焰升空带入另一个世界。《史记》"汤自把钺以伐昆吾"《广雅》钺,斧也。《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左传·昭十五年》戚钺秬鬯。《疏》钺大而斧小。《太公·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钺

此次出土石拼合后完整石钺60余件,器表灰白土黄相间斑驳颜色,器体多已呈白色,有的石钺也被烧变形。这些石钺多为宽扁形,大孔,三边刃。其中一件长38.3厘米,上宽24.3、下宽28.5厘米,器身明显能看到火烧痕,单孔椭圆制式,为凌家滩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石钺。


图片

图片


       其中一件宽体素面玉璜,两端各有三个对穿系孔,璜身均称打孔7处,一端为平头,一端为尖状头,外径23.6厘米,为凌家滩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玉璜。

图片


  这两件最大的石钺和玉璜是凌家滩遗址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玉石礼器,从中我们可以管窥出凌家滩玉石加工能力已经具备制作大型器物的水准,从2007年发掘的玉猪已证明了这点,值至今天大型礼器的出现也是理所当然了。同时也代表着祭祀的等级规格之高,更能说明凌家滩文明的成熟和盛极,可谓大国之气,从唐到今盛世一个“大”字便可说明。


2、先

  此次出土的玉器多为小型饰品,且多已白化其中一件龙首形玉器造型奇特,工艺精湛,不免让我们眼前一亮,刷新我们的认知,此玉龙一端阴刻虾米眼,前部形象刻花鼻孔和猪唇略上翘,浅浮雕双耳成猪龙首形,另一端为出榫尖锥蛇身飞龙的图腾,这也是定义为猪龙而不是玉猪的确凿依据,这件玉猪龙神形兼备,呼之欲出。这种器型为中国史前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件也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玉猪龙,比红山文化代表器玉猪龙早近千年,也不难让人揣测凌家滩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和一脉相承的推断。中华文化历来就是南北交应,互相引领交流,南徙和北迁带来的文化传承和交汇,这一点从汉代以后更为突显。玉锛的形制非常像良渚文化的冠形配饰的雏形,在工艺上有着一脉相承的线络,早有部分专家学者推测江苏的良渚文化和东北的红山文化是凌家滩文化迁徙的延续发展。这两件的配饰更能印证了这种推测,也是开了史前玉器的先河之作


图片


图片


 3、奇

  少量新器形,令人耳目一新。齿轮形器边缘24个齿,器身对称四个穿孔,这件器物或许是工具或许是配饰,让人惊奇的发现五千年前的古人就发明了齿轮。
 梳形器四个齿曲形柄上打孔一处,既能佩戴又可以当做工具使用。我们可以看到早在五千年前凌家滩文化就出现玉


图片


图片


      椭圆形佩戴或镶嵌件阴刻璋形状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那可能是凌家滩先民对玉璋绘制早期的设计图纸。


图片


安徽省玉石文化研究会   杨道武

2022年12月7日初稿

2024年2月1日完稿


扫一扫
二维码
  • 手机版 手机版
Top

文章精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