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海外寻玉----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中国古玉

 2024-02-01

       安徽玉石文化网

 117

早在100多年前中国古玉文化就被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大量的中国艺术珍品通过不同渠道流失海外,让今天的我们不禁有了感慨、唏嘘、惆怅、愤怒、无奈等等无以言表的百感心情,太多的心情想要表达又不愿提及。古老的文明在那个腐朽没落的年代却把高度发达的西方深深的折服,不能完全用强盗的观点思维逻辑来看待,现在的我们反而更能深刻的理解,这一切源于一个对文化的尊重

      就用鲁迅笔下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抚不平的心绪,“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在1908年随着一艘载有一家英国古董商贩带来的东方神秘古国15件玉器的商船,通过十五天的航运来到到蒙特利尔市港口再由铁路转运到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由此开辟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一百多年的中国古玉收藏。以一千四百多件高品质古玉珍品占据世界中国古玉收藏之最的海外博物馆。

图为第一批被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的翡翠荷叶洗

       纵观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的主要中国古玉大致可以分为收集的盗掘出土玉器、清代皇家玉器、文人名家藏玉、少量的中古和当时仿古玉器几大类。这里最要提及的是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玉与一位中国晚清著名学者吴大澄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

  吴大澄(1835年-1902年),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居湖南巡抚、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 。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并有着极高的建树。他通过反复考证商周礼制和后来关于古玉笺注将自己收录的二百多件玉器于1889年出版了专注《古玉考图》。书中的精辟的解读被后来的西方学者推崇备至,后来被西方文化学者的不断结合实地考证进步完善得到广泛的普及,出现了西方国家中国玉器热。也让西方国家不惜一切手段广罗收集中国玉器。

当时的河南基督教怀履光主教得知上海古董商代表天津袁家出售一批吴大收藏的玉礼器,他的主人系吴大之女吴本贤,也就是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妻子,通过多次商定最终通过筛选收获了28件。

1、吴大收藏的精品玉礼器

图片
图片

这是吴大澄藏品中的仿战国双曲璧

  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玉早期主要通过英国商人天津永福洋行老板乔治•克劳佛斯(Crofts)在中国大量的征集购买。辛亥革命之后大批的清朝遗老迁徙到天津,随后天津成为外国古董商人贩卖中国古董的集散地。克劳福斯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安大略博物馆取得联系,随后根据博物馆研究学术精心挑选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古玉。克劳福斯并没有以赚取利益为目的,反而靠自己的皮货生意为博物馆捐献了一部分玉器,1925年乔治•克劳佛斯不幸于次年病逝,怀履光是位年轻的传教士来到中国,怀履光对中国历史的丰厚学养和古物市场的了解,让他赢得了柯雷利馆长的信任与尊敬。因此怀履光正式成为在中国收购文物的代理人。

  怀履光(公元1873~1960年),原名威廉•查尔斯•怀特(William Charles White),生于英格兰,1881年,随父母移民加拿大,求学于多伦多大学神学院(即威克利夫学院,Wycliffe College),毕业后成为基督教圣公会神职人员,曾服务于多伦多圣奥尔本(St.Albans)大教堂。1897年,24岁的怀履光被派选到远东地区传送福音,传教地区是福建省建宁县。从此,他改穿汉服,留起长辫,学说方言,很快便以“中文说得和国人一样好的洋人”闻名于当地,并取名怀履光,开始了在中国长达38年的传教生涯。1910年,37岁的怀履光成为当时圣公会全球最年轻的主教,被派到河南主持中国北方教务,遂移居河南首府开封。直至1934年退休回国,怀履光在河南居住了24年,彼时正值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军阀混战,开封一带正是各路军阀军政交替频繁之地。怀履光面对大量流离失所的难民,于心不忍,于是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借助国际援助,对灾民施以援手。获得了民国政府的诸多嘉奖。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等人曾以民国总统的名义颁发给怀履光奖状,他也因此与民国军政要人和文化名士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不忍心看到珍贵的文物被流失破坏,共计收购了九千多件的中国文物使得这些人类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在此期间加拿大热爱中国文化的社会名流捐助资金为博物馆成立了艺术品基金,专门收购中国艺术品。

2、通过古董商和传教士收集的中国古玉。


图片

       这件透雕玉璧可以把玉器透雕工艺推至距今约4000-4600年的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石家河文化,最早的透雕工艺石来自凌家滩文化期。

图片

      著名的石家河文化玉人面佩,证明了早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就有了藏玉的传统。

图片

     直径49厘米的迄今发现最大的良渚时期玉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涵盖良渚、红山、龙山、石家河多种文化期的玉器。

图片

     这是一组玉衣饰也是金缕玉衣的前身雏形。

图片

     这一套唐代完整的玉组佩,还保留了部分铜铆铆钉,是当时的风貌再现。

图片

图片

      汉八刀的工艺玉琀,工精材优。


图片

      这件亚字形琴式玉佩,克劳佛斯为1915年左右为安大略博物馆收藏,是玉组佩里的一件,形制特殊是春秋玉器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代表性器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组玉龙佩饰大多是战国晚期楚玉的杰作,部分是湖南金村出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精美的玉剑饰,可与汉代古南越国出土的玉器风格相差无几,可见等级之高已达到王侯级别的用玉。


3、清宫皇家御用和制作的玉器

图片

      清代皇家旧藏玉画卷别子背面刻有“乾隆御赏”字样。

图片

      图为1987年博纳德思特朗夫妇赠予博物馆的紫檀木嵌白玉如意,是当时大臣进供给乾隆的生日礼物,背面刻有乾隆诗句“亿万人增亿万寿,太平岁至太平春”无独有偶这句诗文也被绘制在宁惠宫的后墙的画绘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都是清宫造办处出品的仿古和赏玩玉器摆件,工艺精良做工精美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玉器加工水平,每一件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图片参考文献《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藏的中国古玉


安徽省玉石文化研究会  杨道武


2022年4月10日


扫一扫
二维码
  • 手机版 手机版
Top

文章精选

MORE>>